机械工程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

  机械工程是武汉纺织大学最早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之一,1994年、2006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,1997年被评为中国纺织总会重点学科,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势与特色学科,2008年入选教育部"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",2015年入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"现代纺织技术学科群"立项建设。本学科于2003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2010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 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并列65名,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于C档。

 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:新型纺织装备研究与设计、针织装备数字化制造与控制、绿色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、机械系统动态分析与模式识别、机械工程新材料与表面工程。本学科结合先进纺织科学与技术,运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、数控化智能化以及先进制造等新理论新技术、新材料等,进行现代纺织装备基础理论与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;在高性能多倍加捻技术与装备、三维编织技术与装备、高效节能型自动丝网印花装备、针织服装数字化设计制造、纺织装备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的成果。

  经过40余年的建设,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学科背景交叉融合、梯队层次完善、年龄结构合理、学术水平高,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队伍70余人,其中高级职称60余人、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、硕士生导师57人;拥有省级创新团队5个、国务院及省***专家4人、全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3人、国家"外专***"、湖北省"***计划"等7人,湖北省***5人。

  近五年,本学科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级重大专项、省科技厅、省教育厅、市局等纵向科研项目120余项,签署企业委托横向项目350余项,科研经费近五千万元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,获国内外发明专利100多项,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20余部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,二、三等奖7项。

  本学科拥有"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"、"三维纺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"、"工业雷管安全装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",参与共建"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"、"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"等高水平研究基地,各类先进测试仪器与装备超过5000万元,其中3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与设备50余台,已经初步成为面向国内外科研院所,引领湖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新型纺织装备技术创新,推动国家纺织行业进步的国家级科研创新与开放平台。

  本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80余人,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;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,国家精品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课程2门。本学科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保持有长期学术交流关系,与国内100多家知名企业有长期产学研合作,与10余个地市级政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,为对外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研究方向1: 新型纺织机械研究与设计

  在多倍加捻技术与设备、纺纱钢领表面处理新方法、纺纱张力非接触测量等方面分别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;多功能电脑绣花技术与设备、新型三维织机、圆型编制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特色和优势;开发的数控精密卷绕技术、纺纱设备多电机协调控制系统等得到应用;同时开展纺纱过程纱线力学问题、磁力耦合传动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,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。

  研究方向2---机电测试与控制

  在针织电脑提花控制系统、嵌入式电脑提花及自动间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; 全电脑数字化袜机、织物疵点检测、剑杆织机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;同时开展压电晶片工作机理、电织针设计与控制原理、压力容器检测等共性基础问题与应用研究。

  研究方向3---数字化设计与制造

  在国内率先开展面向服装工程的三维动态人体建模与仿真、服装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,同时开展数字印花技术与设备、机械零部件CAD/CAPP的研究开发、数控加工方法与技术、数控机床远程控制等方面的研开发。

  研究方向4--机械动力学与设备故障诊断

  主要开展机械设备动态分析及其故障诊断,包括:非线性转子动力学分析,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研究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及其故障诊断,一方面通过振动、噪声测试分析,另一方面通过摩擦副磨损颗粒的铁谱分析和润滑油品的理化分析;数控机床的网络远程故障诊断;大型压力容器缺陷检测与监测方法的理论和技术研究。

  研究方向5--自动化技术与控制系统

  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手段,研究数字控制理论和方法,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自动控制。研究、开发水处理自控装置、运动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自动化、结合新能源的利用开发,研究开发电力电子控制装置。